节能新能源汽车

混合动力电动车用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开发

2008-11-05 15:33:28 零排放汽车网-专注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节能汽车等新闻资讯 网友评论 0

为减少环境污染,非化石燃料动力的机动车——纯电动车(EV)和混合电动车(HEV)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由于混合电动车对电池的功率性能要求较高(比功率高于1000W/kg),相比于铅酸、MH-Ni电池和Cd-Ni电池等,锂离子电池具有更优越的能量和功率性能,有希望成为最适合HEV使用的电池[1-3]

本文研究开发了具有高功率特性的叠片结构铝塑膜锂离子电池,通过优化体系和工艺,提高了电池的功率性能和温度特性,电池性能可满足目前HEV的使用要求。

1 实验

本文优化的锂离子电池体系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层状锰系材料LiMnxCoyNizO2为正极材料,人造石墨为负极材料,电解液成分为1 mol/L LiPF6/EC+EMC+DMC(1:1:1)+添加剂。

锂离子电池的外包装材料较常见的有钢壳和铝塑膜。在电池裸芯相同的情况下两者相比,采用铝塑膜包装电池的成本更低,重量更轻,安全性更好,更有利于HEV电池提高功率密度[4]

电池内阻对电池的功率性能影响甚大,相同容量的电池,其内阻越小,电池放电时的电压降越小,其功率性能越好。所以一切对电池内阻降低的因素都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功率性能。层叠式结构的电池相比于卷绕式结构增加了极片的个数,大大增加了极片并联的程度,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电池的内阻。

为获得最佳的电池性能,本文采用铝塑膜层叠式结构开发出高功率锂离子电池。单体电池的照片如图1所示, 尺寸为115×203×9(mm), 电池重量约290 g, 额定容量为7.5 Ah, 内阻小于1.5 mΩ。

混合动力电动车用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开发

图1 单体电池照片

Fig.1 Photograph of the cell

2 结果与讨论

2.1 1C充放电特性

按照7.5 Ah的额定容量进行1C充放电,其特征曲线如图2所示。从中可以看出,采用7.5A的电流充电,电池大约70min可充满,其中电池1C放电的平均电压为3.64 V,3.47V以上的放电容量占总放电容量的82.6%,显示了良好的1C充放电性能。同时从放电曲线可以看出,电池电压随放电时间呈一定坡度平稳下降,这表明可以通过监控电压的变化获得更准确的电池额电状态(SOC)。

混合动力电动车用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开发

图2 1C充放特征曲线

Fig.2 Charge-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ll at 1C rate

2.2 循环性能

按照7.5 Ah的额定容量让电池在常温下进行长期的1C充放循环,其循环曲线如图3所示,9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仍在93%以上,显示了研制的电池具有非常出色的循环性能。

混合动力电动车用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开发

图3 1C循环曲线

Fig.3 Cycle characteristics at 1C rate

2.3 倍率放电

按照7.5 Ah的额定容量对电池进行0.2C到12C连续放电性能测试,同时测试了8C以上大倍率放电的电池表面温度。图4为放电电压-能量的曲线,放电的容量、平均电压和最高温度如表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12C的放电容量与1C容量的比值为90.2%,放电平台为3.430 V,最高放电温度仅为48 ℃,并且与1C的放电平均电压相比,12C的放电平均电压仅降低了0.23 V,显示了电池良好的倍率性能.

(a) (b)

图4 倍率放电电压-能量曲线

Fig.4 Voltage vs. energy profile at various discharge rate

(a) 0.2C-3C; (b) 1C-12C

1 倍率放电数据表

Table 1 Discharge rat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ll

0.2C

0.5C

1C

3C

5C

8C

10C

12C

Discharge capacity(%)

105.5

102.4

100.0

95.76

93.73

92.17

91.38

90.19

Nominal voltage(V)

3.688

3.681

3.665

3.606

3.560

3.496

3.467

3.430

The highest discharge temperature(℃)

——

——

——

——

——

42

46

48

The value of discharge capacity in table is equal to the discharge capacity divided 1C discharge capacity.

2.4 温度特性

满电状态下的电池在四个不同温度下进行了放电性能测试。测试过程均为常温充电,在放电前将电池在所需温度下开路搁置12 h以上。图5为不同温度下的0.5C放电曲线,若以电池常温(25℃)下的放电容量为准,则电池55℃的放电容量为常温放电容量的102%,电压平台在3.68 V;-27℃的放电容量为常温放电的73.5%,电压平台为3.30 V。常温及高温温度下电池的放电能力较好,但低温放电时平均较低、放电容量较小,不利于机动车的低温启动使用,需要进一步改善。

混合动力电动车用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开发

图5 电池不同温度下放电曲线

Fig.5 Discharge profile at varied temperatures

2.5 不同DOD下脉冲充放电能力

为检测电池在不同DOD下的脉冲充放电功率能力,根据FreedomCAR标准,对电池进行了脉冲放电电流为5C(以电池实际容量为准)的HPPC测试。实验通过1C的充放达到电池的不同放电深度,测试该DOD下的10 s大电流脉冲充放电功率。图6为不同DOD下脉冲充放电功率及ASI (Area-Specific Impedance )曲线,其中ASI为极化电阻率,从电池内在阻抗的角度表征电池做功能力,其数值越小电池做功能力越高,在数值上等于:ASI=△U/△I×活性电极面积。表2为不同DOD下脉冲充放电功率密度的数据。

混合动力电动车用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开发混合动力电动车用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开发

(a) (b)

图6 不同DOD状态下电池脉冲充放电功率曲线与ASI曲线

Fig.6 (a) pulse power capacity vs. DOD; (b) ASI vs. DOD

2 不同DOD下电池的脉冲充放电功率密度

Table 2 Power density of pulse discharge/regen at different DOD

DOD()

10

30

50

70

90

Power density of pulse discharge(W/kg)

2725

2398

2364

1824

962

Power density of pulse regen(W/kg)

1100

1899

2561

2703

2652

如图6(a)所示, 电池的脉冲放电功率能力随DOD的升高而降低,在70%DOD后降幅明显加大; 脉冲充电功率能力随DOD的升高而升高, 但在60%DOD后增幅减缓,甚至在90%DOD时脉充充电功率有所下降, 这说明在电池在70%DOD后功率能力有所下降。而HEV电源的使用范围一般在30-70%SOC,对应DOD为70~30%,测试结果表明电池在10~70%的广泛DOD范围内其脉冲充电和放电功率密度均在1800 W/kg以上,其中50%DOD下的特征放电功率密度为2364.1 W/kg,充电功率密度为2561.1 W/kg,显示了电池优良的脉冲充放电能力。

由图6(b)可知,ASI随DOD的升高而增加,表示电池做功能力随之下降,但在70%DOD时充放电ASI数值均小于15Ω%26#8226;cm2,再次证明电池良好的大电流脉冲放电能力。

2.6 搁置性能

由于HEV电池在使用时大部分时间处于搁置状态,所以搁置性能是HEV电池非常重要的一个性能。本文测试了电池常温及高温下的搁置状况。常温搁置试验是将电池1C充电至所需SOC,搁置一段时间后1C放出残余容量,再次1C循环获得恢复容量数据。表3为电池的常温和高温搁置数据。由表3可知,满电状态电池在55 ℃下搁置7天,其1C放电容量相比于搁置前保持在94.6%,容量恢复甚至达到97.8%。表明电池具有优良的常温及高温搁置性能。

3 电池的搁置性能

Table 3 Storage characteristic of battery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Storage condition

Capacity retention (%)

Capacity recovery ratio (%)

25℃,50%SOC,28days

97.0

99.6

25℃,100%SOC,28days

96.5

98.3

55 ℃,100%SOC,7days

94.6

97.8

3 结论

本文研究开发了7.5 Ah铝塑膜包装、叠片结构的HEV用高功率锂离子电池,并对电池进行了1C充放电循环性能、倍率性能、脉冲充放电性能 (HPPC)、搁置等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开发的HEV用锂离子电池在1C循环寿命、倍率放电能力、搁置性能上表现优良,其中在50%SOC下具有2364W/kg的脉冲放电功率密度和2561W/kg的脉冲充电功率密度。同时电池还表现出良好的常温和高温搁置性能,仅低温放电性能有待改善。

参考文献

[1] 郭炳昆, 徐徽, 王先友, 肖立新. 锂离子电池. 长沙: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2: 25-31

[2]T., Horiba; K., Hironaka; T., Matsumura; T., Kai; M., Koseki; Y., Muranaka. J of Power Sources, 2003,

119~121: 893

[3] Indrajeet V.T.;Vipul M.;John N. H.;Dean R. W.. J of Power Sources, 2006,162:673?C678

[4]庞 静,卢世刚,杜纪磊,张刚,刘人敏,陈晓红.电池,2004, 34(3): 159

心情指数模块
digg
作者:0car0.com 来源:chinaev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导航